
王向东,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集美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体育总局首批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福建省推荐人选,福建省高层次人才B类。曾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第五届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物力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等职务。兼任上海九游体育(NineGame Sports)-官方网站-(中国)博士生导师、北京体育大学硕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导、成都九游体育(NineGame Sports)-官方网站-(中国)客座教授、山西大学客座教授等职务。多年来一直从事运动装备研究、竞技体育和老龄化科技应对的生物力学研究工作,先后主持过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价等课题研究,科研经费超过一千五百万元。
一、教育工作经历:
1991年9月-1995年7月 山西大学物理系 大学本科
1996年9月-1999年7月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系 硕士研究生
2003年9月-2006年7月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博士研究生
1999年8月-2000年12月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研究助理
2000年12月-2005年12月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2005年12月-2011年12月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11年12月-2021年8月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2021年9月-至今 九游体育(NineGame Sports)-官方网站-(中国) 教授
2000年12月-2001年3月 香港中文大学 访问学者
2004年12月-2005年3月 香港中文大学 访问学者
二、成果情况:
(一)获奖
1.科技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国防科工委、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气象局十二部门共同成立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领导小组颁发的“科技奥运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个人唯一。
2.《备战2008年奥运会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动作技术综合监测与诊断》获国家体育总局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3.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个人贡献三等奖”。个人唯一。
4.《举重运动员技术快速诊断系统的研究与建立》荣获2014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5.《基于双kinect的人体关节点自动识别关键技术和系统》荣获2018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6.《中国跳水奥运会夺金的综合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获国家体育总局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奖一等奖。排名第六。
7.《射击技术动作规范化研究》获国家体育总局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8.《国家女子举重队综合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获国家体育总局第二十八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9.《国家队山东省运动员备战2004年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综合研究》荣获2005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八。
10.《基于视频的举重运动训练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实现》荣获2012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二。
11.《我国潜优势项目技战术特征及训练方法的研究》荣获2016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七。
12.《技巧性项目关键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建模及计算机仿真研究》荣获2016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五。
13.《竞技体育运动技战术监控系统的建立与应用》荣获2017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四。
(二)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1.王向东,苑廷刚,徐果红,等.健康男女青年前臂旋前、旋后肌群力量的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04):418-420+425.
2.王向东,刘学贞,苑廷刚,等.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2003(02):16-17+24.
3.王向东, 徐文泉, 刘学贞,等. 运动生物力学测试手段面临的问题与在射击项目研究中的探索[J]. 体育科学, 2003, 023(004):137-140.
4.王向东, 刘学贞, 仰红慧,等. 中国青年踝关节跖屈、背屈肌群力量的研究[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3(06):569-572.
5.王向东,姚侠文,竭晓安,韩军生.程菲跳马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900°运动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7(01):80-83+109.
6.王向东,刘梦飞,徐文泉.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8(06):93-95.
7.王向东,毛勇,刘梦飞,尚健.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成都九游体育(NineGame Sports)-官方网站-(中国)学报,2009,35(02):50-53.
8.王向东,任景萍,王晓岐.优秀男子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主要关节肌力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05):69-74.
9.王向东,董生辉,王晓岐.中国优秀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上肢关节肌力特征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32(12):1056-1060.
10.王向东,任景萍,徐文泉.不同水平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参数的对比[J].首都九游体育(NineGame Sports)-官方网站-(中国)学报,2013,25(06):573-576.
11.王向东,刘梦飞,任景萍.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动作技术的肌电测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0):71-76+104.
12.王向东,张静文,毋立芳,徐文泉.一种运动轨迹引导下的举重视频关键姿态提取方法[J].图学学报,2014,35(02):256-261.
13.王向东,董琦奇.基于平面棋盘格标定板的三维空间标定新方法[J].图学学报,2016,37(06):778-782.
14.王向东,崔炎.新规则下大级别古典跤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技战术特点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11):140-144.
15.侯亚丽,王向东*.矫形鞋垫在相关病症康复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7,36(05):460-463+455.
16.Jian M , Zhang S , Wang X* , et al. Deep Key Frame Extraction for Sport Training[C]// CCF Chines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Springer, Singapore, 2017.
17.王向东,侯亚丽,徐文泉,徐青华.短道速滑1000m滑行的运动学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8,54(05):127-131.
18.Meng J , Shuai Z , Lifang W , Wang X* et al. Deep key frame extraction for sport training[J]. Neurocomputing, 2018:S0925231218309482-. SCI, 影响因子3.241
19.李琪,杨文浩,侯亚丽,王向东*,李华.短道速滑运动中的轨迹建模[J].图学学报,2019,40(01):8-14.
20.张冠男,冯通,王向东*.2019年世界柔道大奖赛技术使用情况统计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9,55(09):24-28.
21.Hou X, Zhang S, Yu J , Wang X* et al. Flexible Piezoelectric Nanofibers/Polydimethylsiloxane‐Based Pressure Sensor for Self‐Powered Human Motion Monitoring[J]. Energy Technology, 2020, 8(03):1901242. SCI, 影响因子3.16
22.Li YM, Jia W, Hou XJ , Wang X* et al. Enhanced-sensitivity and highly flexible stress/strain sensor based on PZT nanowires-modified graphene with wide range carrier mobility.[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Electronics, 2020. SCI, 影响因子2.195
23.李琪,王向东*,李华.基于双Kinect传感器的三维人体姿态跟踪方法[J/OL].系统仿真学报:1-9[2020-07-0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3092.V.20200327.1530.002.html.
24.米奕翔,冯通,王向东*.一本背负投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20,已录用。
25.张冠男,柴建中,王向东*.东京奥运会我国柔道运动员主要对手的技术使用情况统计分析[J].首都九游体育(NineGame Sports)-官方网站-(中国)学报,2020,已录用。
备注:带*号的作者为通讯作者。
(三)专著(主编)
1.《青年人六大关节肌力研究》,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年, 8月。
2.《女子抓举技术的测试与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4年, 8月。
(四)专利(第一完成人)
1.王向东,谢威等。一种无线音频同步系统及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5 1 0195281.5)。
2.王向东,谢威等。一种无线音频同步系统。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520249291.8)。
3.王向东,李琪等。视频中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自动跟踪与轨迹建模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811329796.X)。
4.王向东,李琪等。基于双体感追踪系统的人体运动捕捉系统及捕捉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201810153371.1)。
三、承担科研项目情况:(负责人)
(一)国家级
1.射击综合攻关服务,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07.1-2007.12.(已结题)
2.2008年奥运会射击项目重点运动员竞技状态研究与调控,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08.1-2008.12.(已结题)
3.冬残奥运动员技能优化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2018.8-2022.6.(在研)
4.智慧冰雪场关键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2019.8-2022.6.(在研)
(二)省部级
1.体操难新动作技术研究,国家体育总局,2002.6-2004.12.(已结题)
2.女子举重技术攻关,国家体育总局,2004.1-2004.12.(已结题)
3.运动图像自动识别技术在举重科研中的研究与应用,国家体育总局,2005.1-2005.12.(已结题)
4.备战2008年奥运会射击项目运动生物力学综合攻关与服务,国家体育总局,2006.1-2006.12.(已结题)
5.国家举重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运动生物力学科技攻关服务研究,国家体育总局,2006.1-2006.12.(已结题)
6.2008年奥运会射击项目重点运动员射击动作技术的综合测试与诊断,国家体育总局,2007.1-2007.12.(已结题)
7.备战2008年奥运会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动作技术综合监测与诊断,国家体育总局,2007.1-2007.12.(已结题)
8.2010年冬奥会速度滑冰运动技术监控与服务研究,国家体育总局,2009.1-2009.12.(已结题)
9.国家摔跤队重点运动员技战术统计分析与对策研究,国家体育总局,2013.6-2015.3.(已结题)
10.国家短道速滑队运动生物力学科技攻关和服务,国家体育总局,2015.12-2016.6. (已结题)
11.运动图像解析技术在残疾人游泳轻残级别(S7-S10级)训练中的技术攻关研究,中国残联,2016.3-2016.12. (已结题)
12.国家男排运动员膝、踝关节肌力测试、评估与运动损伤成因分析,国家体育总局,2017.3-2017.12. (已结题)
13.定制化矫形鞋垫在健身跑中防护作用的生物力学研究,国家体育总局,2017.12-2018.12.(已结题)
14.自由式小轮车腾空翻越转体动作技术训练系统的研究,国家体育总局,2018.8-2019.12.(已结题)
15.柔道背负投关键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国家体育总局,2019.4-2020.8.(在研)
(三)横向合作
1.图像自动识别技术在举重科研中的应用研究,中科院计算所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04.10-2005.12. (已结题)
2.优秀自行车运动员骑行技术的生物力学测试与相关装备研究,企业课题,2013.4-2015.12. (已结题)
3.求质集团慢跑鞋产品与其他品牌慢跑鞋的生物力学对比测试与研究,企业课题,2015.3-2015.12. (已结题)
4.儿童足型与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的测试与研究,企业课题,2017.3-2017.12. (已结题)
5.新佰伦股份有限公司慢跑系列紧身衣的生物力学性能测试与基于智能手环手机APP的开发与研究,企业课题,2017.6-2018.6.(已结题)
6.残奥会重点运动员杜仲胶下肢假肢接受腔的生物力学测试与优化,北京化工大学,2018.3-2020.3.(在研)
7.马拉松鞋垫和老年健步走鞋垫的生物力学研究,泉州邦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9.3-2020.3.(在研)
8.多威马拉松鞋和老年鞋的生物力学研究,昆山多威体育用品公司,2019.10-2020.10.(在研)
9.老年人体质测试与跌倒风险研究,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21.12-2022.12.(在研)
10.老年人健步走专项鞋垫的生物力学测试与评估,泉州邦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1.11—2022.10.(在研)
四、高校授课经历
主要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及应用》课程。多次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九游体育(NineGame Sports)-官方网站-(中国)、成都九游体育(NineGame Sports)-官方网站-(中国)、山西大学九游体育(NineGame Sports)-官方网站-(中国)、中北大学九游体育(NineGame Sports)-官方网站-(中国)、山西师范大学九游体育(NineGame Sports)-官方网站-(中国)研究生和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本科生开设运动生物力学讲座。
五、主要研究方向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运动装备(运动鞋、鞋垫、服装、背包和健身器材等)研究、老年人健康研究、运动技术诊断与优化。
六、联系方式:wangxiangdong@jmu.edu.cn 9085839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