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2025版)

发布日期:2025-03-24 作者: 阅读:

一、培养目标 Training Objectives

本专业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以“嘉庚精神”和“诚毅”品格为立德树人之本,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健康观念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创新型体育专门人才。人才培养立足厦门、面向福建,富有教师情怀,熟悉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规律,系统扎实地掌握体育学科知识理论和教育方法,具有突出的体育教学能力和体育运动能力,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与自主发展能力,能够胜任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和研究、课外体育训练、竞赛等工作的体育教育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5年后的发展预期:

1】师德师风高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嘉庚精神”,热爱体育教育事业,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树立牢固的“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以“体”育人。

2】育人能力突出:尊重关爱学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挖掘体育育人要素,能够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学校体育工作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教学水平出色:能上好体育优质示范课,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创新性进行教学改革研究,能应用体育健康学科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运动技术全面,教学技能突出,教研能力较强,能引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和备课、能领导组织课外运动训练、体质健康测试、校园体育竞赛等活动。

4】发展意识敏锐:熟悉基础教育发展政策,了解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动态,具有教育反思与批判精神、体育教学创新意识,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乐于学习和分享教育教学经验,能够指导和培训新晋职教师,能通过5年经验积累成为本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骨干。

二、培养标准与毕业要求 Training Standards and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一)培养标准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和办学优势与特色等,围绕着“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人才培养总目标,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

1.知识: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具备本学科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学科、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知识方面,掌握教育学、心理科学、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校体育改革和体育科学的发展动态。

2.能力: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写作与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学改革创新实践能力、体育教学研究能力、掌握该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3.素质:弘扬“嘉庚精神”,秉承“诚毅”校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诚信守法,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体育专业素质,热爱体育教育事业,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恪守并践行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勤奋敬业的科学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毕业要求

1.【师德规范】: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熟悉并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笃行“诚毅”品格,依法执教,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具有“诚毅”品质的新时代体育老师。

具体要求:①教师政治素养: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正确的政治信仰与国家观念。②职业道德规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诚以待人,毅以处事“,践行”嘉庚精神“,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树立人民教师职业信念。

2.【教育情怀】:弘扬“嘉庚精神”,崇尚教育,高度认同体育教师工作的意义、价值与专业性,以“体”育人,具有强烈的从事体育教育事业的愿望。

具体要求:①以“体”育人:理解体育教育事业对“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国家战略的意义和价值。②“诚毅”树人:理解“诚毅”品格对教师发展的教育意义,愿做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的引路人。③职业认同:了解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认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性,渴望从事学校体育教育事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小学体育教师。

3.【学科素养】: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掌握系统的体育学科基本知识、原理和技能,能综合运用本学科知识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并能开展学校各项体育教育研究工作。

具体要求:①跨学科知识体系: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较好的写作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以及信息化教学技术,具有跨学科知识的学习意识。②体育专业素养:掌握体育学专业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理解体育专业知识体系的思想和方法。③学科教育素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类课程知识体系和技能,形成现代教育理念与体育教学思维,能将体育学与教育学科知识相融合。④知行合一素养:理解学科知识的关联性,掌握相关信息科学技术并能综合运用并解决中小学体育教学、课外训练、竞赛组织等问题。

4.【教学能力】:熟悉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具备基本体育教学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综合运用本学科知识进行体育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并能获得积极的教学体验。

具体要求:①理念引领: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内涵,能够分析教材、把握学情、撰写教案、独立备课并实施教学。②技能实践:教学方法、策略掌握得当,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并能进行科学的学习评价,具备基本的说课与评课能力,养成教学反思习惯,能够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体育教研能力。③指导与组织:具备指导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体育训练与校园体育竞赛的理论与方法,能够运用体育专业知识解决训练与竞赛中的问题。④经验与改进:具备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运动风险辨别能力,能妥善处理课堂教学、训练与竞赛中突发事件,具备较好的课堂教学展示能力,并能获得积极的教学体验。

5.【班级指导】: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了解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初步胜任班主任工作,能以体育为载体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熟悉班级课外体育活动竞赛组织与管理特点,能够指导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与训练工作。

具体要求:①班级建设:掌握班级管理工作方法,能够完成班集体的组建工作,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准确把握学生思想与行为动态,在班主任工作中获得积极体验。②德育管理:了解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方法,根据学校工作要求,在班团活动中以体育为载体开展有效的德育与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工作。③团建活动:能够策划和组织班级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竞赛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各项工作,通过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6.【综合育人】:理解体育在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教育中的独特价值,能以体育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并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发挥体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具体要求:①学科综合:充分理解体育在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以及品德培育、人格塑造、行为习惯养成中的独特价值,具备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育人的能力与素养,综合提升育人效果。②活动综合:能够在学校体育运动会、体育社团等课外活动中融入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诚信进取、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体育品德,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实现体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7.【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体育教育改革发展动态,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学会反思,具有创造性地解决体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①反思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形成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动态,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做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②主动创新:具备主动学习习惯,能应用反思方法、创新与批判思维发现体育教育教学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

8.【沟通合作】:具有公共服务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理解共同体的作用,乐于助人善于分享,体育师范气质具显,能以自身形象与人格魅力感染身边的人。

具体要求:①团队协作:具有公共服务精神,积极参与团队活动,掌握与各方沟通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合作互助意识。②沟通交流:理解工作与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乐于助人,善于分享,以健康向上、阳光开朗的自身形象和人格魅力而深受好评。

三、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Main Disciplines and Core Courses

(一)主干学科: 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

(二)专业基础与核心课程: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运动生理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运动训练学、体育心理学、田径、球类、体操、武术、游泳。

四、学制与学位 Length of Schooling and Degree

(一)学制:四年。  

(二)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学位。


版权所有:九游体育(NineGame Sports)-官方网站-(中国)